品讀王星記
從“山外青山樓外樓”的南宋都城,到“鶯囀柳洲亭”的富貴溫柔鄉,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太多道不完的風情,說不完的故事。
清光緒元年,杭州的一位制扇藝人憑借嫻熟精湛的手藝,在一條名叫“扇子巷”的地方開出了“王星記扇莊”,于是,一把杭扇扇出了杭州這座古城的溫婉與雅致。一扇就是一百多年……
王星記出品的黑紙泥金滿斗式花扇,被選為宮廷貢品深受貴族和文人墨客的青睞,被譽為“貢扇”。
而經過86道工序的黑紙扇,達到“雨淋不透、曝曬不翹、紙不破、色不退”的品質,被譽為“一把扇子半把傘”。
1929年杭州首屆西湖博覽會上,王星記黑紙折扇榮獲金獎,名聲遠播京城,漸漸成為文人士大夫附庸風雅的一種時尚品和身份的象征。
小小的方寸之間,既含有中國書法的寫意,也有中國繪畫的靈動。每一把扇子的色、型、意,都經過精心構思,扇骨、扇頭的千變萬化也使扇子成為了獨具匠心的藝術珍品。
造型典雅的王星記扇子,既是藝術大家的揮灑藝術豪情的舞臺,也是深受百姓的青睞的民俗之禮,雅俗共賞成為了她獨具的魅力。
在藝術文化上,王星記扇子與繪畫、書法、戲曲、雕刻等藝術密不可分,扇面成為眾多藝術家的“用武之地”。
在民俗文化上,人們還把王星記作為愛情的信物,寓意美好的愿望。古話有云:“坐轎子,扇扇子,榮華富貴一輩子”,寓意吉祥。由此可見,扇子伴隨著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脈絡涌動,是吉祥的象征。
王星記扇子發展至今,已經絕非只有取風納涼、禮儀風雅的用途,她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,自是有她獨特的功用魅力。
王星記扇是杭州“雅扇”的代表,其扇文化內涵豐富,實用之廣泛,藝術價值高,功利性強,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藝術奇葩。